今年以來,漢鋼公司生產管控中心以科技創新為驅動,以數字化、網絡化、智能化建設為牽引,積極探索科技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徑,打造智能檢測新樣板。
從哪破題?技術創新破解進階密碼
科技創新既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,也是新質生產力自身所具備的重要特征。面對部分板材銹蝕、探傷效能不佳的難題,該中心成立專門技術攻關課題組,全面投入板材探傷研究。在對板材現狀、性能進行全方位的分析研判后,創新提出了平板多通道數字式探傷小車設備選型配套方案,從最初的10mm、16mm、20mm的船板和容器板進行實踐檢測,整個質量管控過程遇到了諸多挑戰。
針對出現的問題,通過自主研發和技術創新兩種途徑,先后組織10名人員考取探傷作業證,結合實際編制設備操作規程,針對不同牌號、不同規格反復試檢,建立質量曲線圖,并利用金相組織進行復核驗證。正是有了這“關鍵一步”的實踐鋪墊,據統計,11月份共探傷板材505塊,合格率100%,單塊板材探傷實現了27.5分鐘的好成績,加之水性除銹劑的使用,實現了從“0”到“1”的高能逆襲。
如何挖掘?數智轉型繪就創新成果
從正反彎曲到低溫沖擊、從常規拉伸到Z向拉伸、從人工抽檢到全覆蓋測距、從高溫淬火到摩擦焊接......一系列的閃光成績,是該中心數智化支撐安全高效生產的有力印證。
“原來也是自動化設備,但是要圍著機器操作,噪聲大不說,還要出大力,流大汗。”提起板材樣品加工智能化建設帶來的新變化,朱峰侃侃而談。“如今,工作量大了,勞動強度反而降低了,一鍵啟停、故障分析等智能化操作已經成為我們工作中的‘家常便飯’。”
乘著智能化發展的“春風”,該中心依托MES系統和“輕推”APP,對工序取樣標準、爐次成分判定、鋼材性能檢測、成品合格率、待判原因等進行全方位分析,用“數智鑰匙”打開了高質量發展的大門。
同時,該中心以解決技術降本的難點、提高質量效率,號召各專業組開展了合金優化、管線鋼產品研發、煤中雜石精準檢驗、產品(牌號)時常細分用途目錄清單等10項技術降本,累計創效25萬元,真正讓“金點子”成為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的“金路子”。
怎樣發力?人才培養點燃智力引擎
“我申請去金相實驗室學習;我想去產品檢驗作業區鍛煉;我想參與新品研發……”在該中心看來,打開人才成長通道,完善人才培養機制,才能在工作中發現人才、培育人才。
該中心堅持以“優化培訓、提升質量、發揮作用”為原則,組織各專業組“上門”開展培訓服務,主動為技術人才提供發展的平臺、空間,使專業技術人員的結構得到進一步優化,從新品研發、質量管控、售后服務等蓄積科技人才力量。大力推行專業組下基層和輪崗實訓制度,切實將員工打造成為“一專多能”、適應“一人多崗”的綜合性崗位人才,采取“以賽代練、以練促訓”的形式,培養和發掘復合型人才和專業型骨干,將各類能工巧匠由“幕后”推動“前臺”,使技術人員成為中心發展的“香餑餑”,實現“名利雙收”。
技術比武第一名獎勵800元、優秀查找提改獻獎勵200元、探傷獎勵10元/塊......如此激勵機制極大地提高了職工學習的積極性,讓技能之才、實干之才和創新之才既得“票子”、又得“面子”,以“真金白銀”打造“智力引擎”。(生產管控中心 郭超鋒)